N07751是一种以镍(Ni)为基体的沉淀硬化型高温合金,其化学成分设计兼顾高温强度与耐腐蚀性,典型成分如下(质量百分比):
镍(Ni):≥70%
铬(Cr):14.0–17.0%
铁(Fe):5.0–9.0%
铝(Al):0.9–1.5%
钛(Ti):2.0–2.6%
铌(Nb):0.9–1.3%
锰(Mn):≤1.0%
硅(Si):≤0.5%
碳(C):≤0.10%
硫(S)、磷(P):≤0.015%
铜(Cu):≤0.5%
关键强化机制:通过铝(Al)、钛(Ti)、铌(Nb)的协同作用形成γ'相(Ni₃(Al,Ti))和γ''相(Ni₃Nb),实现沉淀强化。
机械性能(固溶+时效态):
抗拉强度(室温):≥1200 MPa
屈服强度(室温):≥800 MPa
延伸率(室温):≥15%
高温性能(870°C下):抗拉强度保持≥600 MPa,抗氧化性能优异。
耐腐蚀性:
耐氧化性:在980°C以下长期使用仍能形成致密Cr₂O₃氧化膜,抵抗高温氧化。
耐硫化腐蚀:适用于含硫燃料环境。
耐应力腐蚀开裂(SCC):在氯化物环境中表现优于普通不锈钢。
热性能:
熔点范围:1320–1390°C
热膨胀系数(20–1000°C):14.5×10⁻⁶/°C
热导率(100°C):11.4 W/m·K
熔炼工艺: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VIM)+**电渣重熔(ESR)**双联工艺,确保低杂质(S、P含量<0.015%)和高纯净度。
热加工:
锻造温度:1050–1150°C(终锻温度≥900°C),需缓慢冷却以避免开裂。
轧制/挤压:高温下塑性良好,但需控制变形速率。
冷加工:
加工硬化率高,需采用多道次加工+中间退火(870–980°C)。
热处理:
固溶处理:1150–1200°C保温后快冷(水淬或空冷),溶解析出相。
时效处理:700–760°C保温16小时,促进γ'相均匀析出。
焊接:
推荐TIG焊或电子束焊,焊材选用同质合金(如ERNiCrFe-7)。
焊后需进行去应力退火(870°C×2小时),防止热影响区裂纹。
航空航天:
涡轮发动机燃烧室衬套、涡轮叶片、尾喷管调节片(如CFM56发动机部件)。
火箭发动机高温密封环。
能源工业:
核电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弹簧。
燃气轮机叶片紧固件。
汽车工业:
高性能涡轮增压器转子(耐废气高温腐蚀)。
化工与石油:
裂解炉管、高温阀门阀杆(耐H₂S/CO₂腐蚀)。
优势:
在750–900°C区间内,其蠕变强度优于Inconel 718,且抗热疲劳性能突出。
局限性:
冷加工难度较高,需严格控制热处理工艺以避免晶界析出脆性相。
国际牌号:UNS N07751、W.Nr. 2.4669
执行标准:
AMS 5667(棒材)、AMS 5668(板材)
ASTM B637(高温合金锻件)
总结:N07751合金凭借其优异的高温强度、耐腐蚀性和热稳定性,成为极端环境下的关键材料,特别适用于航空发动机和能源装备领域。其生产工艺需精准控制成分与热处理,以确保性能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