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08800是一种以镍(Ni)和铁(Fe)为基体的奥氏体耐蚀合金,兼具高温强度与抗腐蚀性能,其典型化学成分如下(质量百分比):
镍(Ni):30.0–35.0%
铬(Cr):19.0–23.0%
铁(Fe):余量(约39.5–45.0%)
碳(C):≤0.10%
锰(Mn):≤1.5%
硅(Si):≤1.0%
铜(Cu):≤0.75%
铝(Al):0.15–0.60%
钛(Ti):0.15–0.60%
硫(S)、磷(P):≤0.015%
核心设计特点:
高铬(Cr)含量提供抗氧化和耐腐蚀能力;
铝(Al)和钛(Ti)通过固溶强化提升高温稳定性;
低碳(C)设计减少晶间腐蚀倾向。
机械性能(固溶退火态):
抗拉强度(室温):≥520 MPa
屈服强度(室温):≥205 MPa
延伸率(室温):≥30%
高温性能(600°C下):抗拉强度≥330 MPa,长期使用温度可达800°C。
耐腐蚀性:
抗氧化性:在1100°C以下可形成致密Cr₂O₃氧化膜,抗高温氧化;
耐渗碳性:在含碳气氛(如CO、CH₄)中表现优异,适合渗碳炉部件;
耐应力腐蚀开裂(SCC):对氯离子和碱性环境有较高抵抗力。
热性能:
熔点范围:1350–1400°C
热膨胀系数(20–600°C):14.4×10⁻⁶/°C
热导率(100°C):12.2 W/m·K
熔炼工艺:
采用电弧炉(EAF)+**氩氧脱碳(AOD)**双联工艺,精确控制碳、硫含量。
热加工:
锻造温度:950–1180°C,终锻温度≥870°C,避免低温区加工导致开裂;
轧制/挤压:高温下塑性良好,需控制变形速率(推荐变形量≤50%)。
冷加工:
加工硬化率较高,需分多道次进行,中间退火温度建议为980–1040°C。
热处理:
固溶处理:1100–1175°C保温后快速冷却(水淬或空冷),消除加工应力并均匀组织。
焊接:
适用TIG焊、MIG焊,焊材推荐Inconel 82/182(ERNiCr-3/ENiCrFe-3);
焊后无需热处理,但需避免在540–870°C区间长时间停留,以防晶界脆化。
化工与石化:
合成氨生产中的转化炉管、裂解炉管(耐H₂、CO、NH₃腐蚀);
硫酸再生装置的热交换器。
能源与电力: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抗高温高压水腐蚀);
燃气轮机燃烧室衬里。
热处理工业:
渗碳炉马弗罐、辐射管(抗渗碳和热疲劳);
连续退火炉辊筒。
环保与新能源: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连接体;
垃圾焚烧炉内构件。
优势:
在600–800°C区间内,抗氧化性优于304不锈钢,成本低于纯镍基合金(如Inconel 600);
兼具高温强度与加工性能,适用于复杂结构件制造。
局限性:
在还原性酸性环境(如稀硫酸)中耐蚀性不足;
长期暴露于870°C以上时可能发生晶粒粗化。
国际牌号:UNS N08800、W.Nr. 1.4876
执行标准:
ASTM B409(板材、带材)、ASTM B514(焊管);
AMS 5766(航空用棒材)、EN 10095(欧洲耐热钢标准)。
总结:N08800合金凭借其均衡的耐高温氧化性、抗渗碳性及良好的加工性能,成为化工、能源和热处理行业的核心材料。其高性价比与广泛适用性使其在中高温腐蚀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极端酸性或超高温度场景需谨慎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