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700黄铜带是一种以铜(Cu)和锌(Zn)为主要成分的铜锌合金带材,属于日标(JIS标准)中的黄铜牌号。其典型成分为铜含量约65%~68%,锌含量约32%~35%,并含有微量铅(Pb)、铁(Fe)等元素。该材料因其优异的加工性能、适中的强度及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装饰及工业制造领域。
铜(Cu):65%~68%(主导合金元素,决定导电性和耐蚀性)
锌(Zn):32%~35%(增强硬度和切削性能)
铅(Pb):≤0.05%(改善切削性,但需注意环保限制)
铁(Fe):≤0.05%(微量杂质)
密度:约8.5 g/cm³
导电率:约28% 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属于中等导电性材料
热导率:约120 W/(m·K)
熔点:900~940℃(与成分比例相关)
加工性能优异
C2700黄铜带具有出色的延展性和冷加工能力,可通过冲压、弯曲、拉伸等工艺成型复杂零件,适用于精密加工需求。
耐腐蚀性适中
在干燥大气、淡水及部分弱腐蚀环境中表现良好,但在含硫、氯离子或酸性环境中需进行表面处理(如镀层、钝化)。
表面光洁度高
冷轧工艺赋予其光滑表面,可直接用于装饰性部件或进一步电镀。
经济性
相比高铜合金(如紫铜、磷青铜),成本较低,适合大批量生产。
电子电器:连接器端子、继电器弹片、导电弹簧等低压电器元件。
建筑装饰:门把手、灯具配件、建筑镶边条等兼具功能与美观的部件。
汽车工业:散热器零件、油管接头、车用五金件。
日用五金:纽扣、拉链头、奖牌等小型金属制品。
生产工艺流程
熔炼→热轧→冷轧→退火→精整(分切、表面处理)。
冷轧是关键环节,通过多道次轧制控制带材厚度与表面质量。
退火处理可消除加工硬化,恢复塑性。
加工注意事项
避免高温环境(>200℃)下长期使用,以防锌元素挥发导致性能下降。
冲压时需控制模具间隙,防止边缘开裂。
焊接性能较差,推荐采用钎焊或银焊。
环保限制:因含微量铅,出口至欧盟等严格管制地区时需符合RoHS指令(铅含量<0.1%),必要时可选用无铅黄铜(如C2600)。
替代材料:
C2600(65铜):更高铜含量,导电性更优,但成本略高。
C2720(含铅黄铜):切削性能更好,但环保性受限。
选购要点
明确需求厚度(常见0.1~3.0mm)及硬度状态(软态、半硬态、硬态)。
要求供应商提供材质证明(如JIS H3100标准检测报告)。
储存条件
干燥通风环境,避免与酸、盐等腐蚀性物质接触。
长期存储时建议涂覆防锈油或真空包装。
随着无铅化需求提升,C2700的改良型材料(如铅含量进一步降低)及环保涂层技术成为研发热点。同时,在新能源领域(如电池连接片)的应用潜力正被逐步挖掘,未来或向高强高导方向优化。
总结:C2700黄铜带以其均衡的性能和成本优势,在传统制造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用户需根据具体场景权衡其加工性、环保性及耐蚀性要求,必要时结合表面处理技术拓展应用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