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3170合金的化学成分经过精心设计,以满足高温应用中的各种需求。合金中的钴和铬提供了良好的耐热腐蚀能力,而镍则为基体材料,提供基本的结构支撑。此外,合金中还添加了少量的铝和稀土元素镧,以提高材料的整体性能。
结语:
GH3170合金的研发标志着材料科学在耐高温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航空航天和能源领域对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GH3170及其衍生材料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泛。
以下是GH3170合金的详细化学成分含量:
碳(C):≤0.05%
铬(Cr):19.00~22.00%
镍(Ni):基
钴(Co):15.00~22.00%
钨(W):17.00~21.00%
钼(Mo):≤0.50%
铝(Al):≤0.20%
镧(La):0.100%
硼(B):≤0.005%
锆(Zr):0.100~0.200%
锰(Mn):≤0.50%
硅(Si):≤0.80%
磷(P):≤0.013%
硫(S):≤0.013%
GH3170工艺性能与要求
1、该合金热加工塑性良好,在1050~1150℃温度范围内,允许镦粗变形量为80%而不开裂,锻造开坯温度1130~1150℃,终锻温度不低于950℃。
2、该合金的晶粒度平均尺寸与锻件的变形程度、终锻温度密切相关。
3、板材可采用氩弧焊连接,固溶状态焊接性尚好,焊后就消除应力并进行时效处理。
4、该合金在固溶状态切削性能优于时效状态。
填补空白!我国大口径沉积物柱状取样技术取得新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发的大口径沉积物柱状取样系统,在南黄海海域完成海上试验验证,获取单柱、连续、低扰动500毫米大口径柱状沉积物7.89米,创造了该海域大口径柱状沉积物的最长取样记录,填补了我国大口径沉积物取样领域的技术和装备空白。
传统柱状沉积物取样器取样口径多在110毫米左右,500毫米大口径沉积物取样系统并不是简单的取样管口径变粗,取样口径的加大带来了取样管连接困难、贯入深度小、管内样品脱落、吊装困难等诸多问题。
科研人员创新性地提出“重力释放+往复式夯击”全新设计理念,采用立式收放、在线通信控制、可视化、搭载多类水下传感器的作业模式,海试期间取样系统工作稳定,5次作业全部顺利回收,单次取样长度最长达7.89米,并取到了末次盛冰期以来低海平面时期的陆相地层样品。
大口径沉积物柱状取样系统主要用于大陆架埋藏态古人类遗址考古研究,大口径沉积物样品更易获取保存完整的地层堆积或古人类遗迹/遗物,对于认识古人类迁徙路径、定居模式、早期航海起源和理解史前人类对海平面及气候变化应对方式等关键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500毫米大口径沉积物取样系统的成功海试应用,将有效支撑我国东部陆架沉积环境与早期人类遗存探查等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升我国在大陆架范围早期人类文化文明起源考古研究领域的科研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