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8000黄铜棒是一种以铜锌(Cu-Zn)为基体的α+β双相黄铜合金,属于“蒙茨金属”(Muntz Metal)的典型代表,铜含量约为60%(其余主要为锌)。该材料以优异的耐腐蚀性、中等强度及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闻名,广泛应用于船舶制造、阀门配件、五金件及建筑装饰领域。其命名遵循美国ASTM标准,对应国际标准如JIS C2800(日本)和CW508L(欧盟),是工业与民用领域的高性价比铜合金材料之一。
C28000的成分为铜(Cu 59.0-63.0%)、锌(Zn余量),允许含微量杂质(如铁≤0.30%、铅≤0.30%、其他元素总量≤0.50%)。锌的加入显著降低材料成本,同时通过α与β相的共存实现强度与塑性的平衡。
密度与导电性
密度约8.4 g/cm³,导电率约28% 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适用于非高导电场景。
强度与塑性
抗拉强度为380-500 MPa(退火态至硬态),延伸率10-45%,兼具加工成型与结构承载能力。
耐腐蚀性
在淡水、海水及大气环境中耐腐蚀性良好,但在含硫或脱锌敏感环境中需表面镀层防护。
热加工性能
热加工温度范围宽(650-800°C),适合热锻、热挤压等工艺。
船舶与海洋工程:螺旋桨轴套、海水管路接头、船用五金件。
阀门与泵体:低压阀门阀芯、水泵壳体、耐腐蚀连接件。
建筑装饰:门窗配件、拉手、装饰条,兼顾美观与耐候性。
散热器件:低载荷散热片、热交换器管板,利用其导热与耐蚀特性。
通用五金:铆钉、螺钉、冲压件,适应批量加工需求。
熔炼铸造
采用工频感应炉熔炼铜锌原料,控制锌挥发损失,浇铸成铸锭或连铸坯料。
热挤压/热轧
加热至750-800°C后挤压或轧制成棒材,细化晶粒并提升均匀性。
冷加工
通过冷拉拔、冷轧等工艺提高表面光洁度与尺寸精度,冷变形后需退火恢复塑性。
表面处理
抛光、镀镍或镀铬以增强耐腐蚀性,或钝化处理抑制脱锌倾向。
成本效益:锌含量高,材料成本显著低于高铜合金。
耐海水腐蚀:适合海洋环境长期使用,降低维护成本。
工艺适应性:支持冷镦、冲压、切削等多种加工方式。
脱锌防护:在含氯离子或酸性环境中,需选择低锌层材料或添加砷、锡抑制脱锌。
加工润滑:冷加工时需充分润滑,避免表面裂纹或粘模。
替代选择:若需更高强度(如抗拉强度>600 MPa),可选用铝青铜(C95400)或高强黄铜(C6782)。
C28000黄铜棒凭借其均衡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及经济性,成为传统工业与民用领域的经典材料。随着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理念的推进,其在可再生设备、环保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将进一步凸显,持续服务于船舶、建筑及通用制造行业的核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