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6000铅黄铜(又称“快削黄铜”)是一种高切削性能的铜锌合金,因其优异的机械加工特性与综合性能,成为机械制造、电子元件等领域的常用材料。该合金属于美国ASTM标准下的铅黄铜系列(UNS编号C36000),在工业应用中常以棒材形式供应,广泛用于精密车削、铣削等加工场景。
C36000的成分配比以铜(Cu)为基体(含量约60.0%-63.0%),锌(Zn)为主要合金元素(余量),并添加1.8%-3.7%的铅(Pb)。铅以游离态均匀分布于铜锌基体中,形成不连续颗粒,这种微观结构显著降低了切削时的摩擦阻力,使材料在高速加工中不易粘刀,同时减少刀具磨损。此外,微量的铁(Fe)、锡(Sn)等元素可能作为杂质存在,但需严格控制含量以避免影响性能。
密度:约8.5 g/cm³,低于纯铜,利于轻量化设计。
导电/导热性:导电率为26% IACS,导热系数约115 W/(m·K),逊于纯铜但优于许多工程合金。
耐腐蚀性:在干燥大气与非氧化性环境中表现良好,但在潮湿或含硫环境中易发生脱锌腐蚀,需通过表面镀层(如镍、铬)防护。
抗拉强度:退火态约340 MPa,冷加工后可达550 MPa。
延伸率:退火态可达25%,兼具良好塑性。
硬度:典型硬度为HB 65-90,铅的存在虽降低整体硬度,但提升了切削性。
C36000被誉为“易切削黄铜”的标杆材料,其切削指数高达100%(以易切削钢为基准值20%),加工时断屑流畅,表面光洁度高,尤其适合大批量生产精密零件。
机械制造:阀门零件、齿轮、衬套、泵体等需复杂切削的部件。
电子电气:连接器端子、开关部件、散热元件,利用其导电性与加工精度。
五金制品:锁具、装饰件、水暖配件,兼顾耐蚀性与美观性。
成型工艺:热锻温度建议控制在650-750℃;冷加工时需关注铅偏析风险,避免高温退火(>260℃)导致铅聚集。
焊接性:铅的析出易导致焊缝脆化,通常不推荐焊接,必要时可采用钎焊或特殊保护工艺。
环保与安全:加工中产生的含铅粉尘需通过集尘设备处理,废料应分类回收以符合RoHS等环保法规。
C36000铅黄铜棒材常见规格为直径6-150mm,价格受铜、锌金属期货波动显著。近年来,随着欧盟WEEE、中国《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实施,铅含量限制趋严,推动无铅替代材料(如硅黄铜C69400、铋黄铜)的研发。然而,C36000因成熟的供应链与成本优势,短期内仍在中低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C36000铅黄铜棒凭借卓越的切削性能和综合力学特性,成为制造业的“效率催化剂”。然而,环保法规的升级倒逼行业向无铅化转型,未来其应用或将逐步聚焦于非受限工业领域。科研领域需进一步探索环保型易切削合金,以平衡性能、成本与可持续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