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Cr17NiTi是一种以钛(Ti)作为稳定化元素的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板材,属于不锈钢中的“抗晶间腐蚀改进型”材料。其牌号解析如下:
00:表示碳(C)含量≤0.03%(超低碳),显著提升耐蚀性。
Cr17:铬含量约17%,提供基础抗氧化和耐腐蚀能力。
Ni:镍含量约8-11%,稳定奥氏体结构,增强韧性。
Ti:钛含量≥5倍碳含量(Ti≥5×C),通过形成TiC优先于Cr23C6,抑制晶界贫铬现象,防止晶间腐蚀。
该材料广泛应用于高温、腐蚀性环境及焊接场景,如化工设备、热交换器等。
碳(C):≤0.03%
铬(Cr):16.0-19.0%
镍(Ni):8.0-11.0%
钛(Ti):≥5×C(通常≥0.40%)
锰(Mn):≤2.0%
硅(Si):≤1.0%
磷(P)、硫(S):≤0.035%
核心特点:超低碳+钛稳定化设计,有效避免敏化态晶间腐蚀,适用于焊接后无法固溶处理的工况。
抗拉强度(Rm):≥520 MPa
屈服强度(Rp0.2):≥205 MPa
延伸率(A):≥40%(标距50mm)
硬度:≤187 HB(布氏硬度)
冲击韧性:室温下≥100 J/cm²
优势:高塑韧性匹配,冷成形能力优异,适合冲压、深拉等加工。
抗氧化性
铬元素在表面形成致密Cr2O3氧化膜,耐高温氧化(连续使用温度≤800℃),适用于锅炉部件及高温管道。
耐介质腐蚀
酸性环境:耐稀硫酸、磷酸及有机酸,但在盐酸中性能有限。
碱性环境:耐NaOH、KOH溶液(浓度≤50%)。
氯化物环境:抗点蚀能力优于304不锈钢,但弱于含钼(Mo)钢种(如316L)。
抗晶间腐蚀
钛元素抑制碳化铬析出,通过GB/T 4334.5(硫酸-硫酸铜法)试验,焊接后无晶间腐蚀倾向。
冷加工
加工硬化率较高,建议采用多道次成型并配合中间退火(850-1050℃),避免开裂。
热加工
热轧温度范围900-1180℃,终轧温度≥850℃,防止σ相析出导致脆性。
焊接
适用工艺:TIG焊、MIG焊、手工电弧焊。
焊材选择:推荐含钛或铌的焊丝(如ER321)。
注意事项:无需焊后热处理,但需控制层间温度≤150℃。
石油化工:催化裂化装置、烟气脱硫设备。
能源电力:核电站热交换管、锅炉过热器管。
环保工程:废水处理设备、烟气净化系统。
食品医药:发酵罐、无菌管道系统(需电解抛光)。
建筑装饰:耐候性幕墙、沿海建筑构件。
避免在400-900℃长期停留,防止TiC分解导致性能下降。
加工时使用专用切削液,减少刀具磨损(因钛元素易粘刀)。
储存时需防潮,避免FeCl3等污染物引发点蚀。
00Cr17NiTi凭借其均衡的耐蚀性、加工性和经济性,成为中温腐蚀工况的理想选择,特别适合焊接后直接使用的复杂结构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