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闻中心

业界动态

业界动态

Incoloy 825 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固溶后的显微组织和性能。

发布:sonhooalloy 浏览:5610655次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布氏硬度计和拉伸试验机研究了 Incoloy 825 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固溶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 结果表明,当固溶温度在 980~1050°C 之间时,晶粒尺寸减小。 合金变化不大。 当溶液温度超过 1050°C 时,粒径以更快的速度增加。 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合金的硬度和抗拉强度逐渐降低,但伸长率不断提高。 晶界沉淀物主要由富含铬和钼的 M23C6 碳化物以及铬、镍、铁和钼等金属间化合物组成。 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晶界析出物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当固溶温度为 1015 °C 时,晶界析出物最多,合金的晶间耐腐蚀性最差。

起先

镍铁铬合金具有良好的抗应力腐蚀开裂、缝隙腐蚀、点蚀、抗氧化和热酸还原性能,主要应用于海洋工程的管道系统。 热交换器用于石油加工、酸洗设备中的加热管等。 Incoloy 825 合金是一种经过钛稳定化处理的奥氏体镍铁铬合金,在高温环境下具有优异的硬度和强度。 通过添加钼和铜等合金元素,它可以用于不锈钢无法承受的更复杂、更恶劣的腐蚀环境中。 当合金成分恒定时,合金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微观组织、沉淀物的组成和分布等。 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微观结构、粒度、沉淀物组成、分布、数量、大小等都有重大影响。 因此,有必要考虑合金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Incoloy 825 合金的热轧温度为 900-1150°C,冷却方式为水冷或快速风冷。 为了获得良好的抗合金点蚀和晶间腐蚀开裂能力,需要在 1150-1250°C 下进行凝固处理。 目前,Incoloy 825 合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晶间腐蚀的原因分析、沉淀相分析等方面。 然而,对于不同温度下固溶处理后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的变化,以及析出相、微观组织和耐腐蚀性之间的关系,目前还没有太多深入的研究。 因此,作者对 Incoloy 825 在不同温度下固溶处理后的微观结构、析出物、耐腐蚀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这对于优化热处理工艺和研究合金元素的强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1. 样品制备和测试方法

1.1 样品制备

实验中使用的材料是在真空感应炉中熔化的自制 Incoloy 825 合金。 坯料厚度为120mm,轧制温度为1100-1180°C,最终轧制温度不低于900°C。 将其热轧至 12mm 的板厚,然后进行热酸洗以去除表面的氧化皮。 化学成分如表 1 所示。 收集 5 组尺寸为 100 mm× 12 mm×12 mm 的样品进行固溶处理,固溶温度分别为 980°C、1015°C、1050°C、1100°C、1200°C,保温20分钟后再进行水淬。
表 1 Incoloy 825 合金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C

p

S

0.023

0.064

0.4

0.002

0.0038

42.8

20.8

2.99

0.98

0.1

29.43

2.15

1.2 测试方法

根据 GB/T 6394-2002《金属平均粒度评价方法》,使用蔡司 Axio Imager Z1m 光学显微镜评估热处理试样的粒度。 用 ZEISS EVO-18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的微观结构和沉淀物的分布。 腐蚀性为硫酸铜(II.)盐酸水溶液(硫酸铜(II.)2 g、盐酸 10 mL、蒸馏水 10 mL)。 蔡司 Σ IGMA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中集成的夹杂物分析系统的 INCA 功能可统计分析样品表面沉淀物的面积比。 采用碳提取复制法将样品中的沉淀物与基质分离,并使用 JEM-2100F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牛津仪器 INCA Energy 350 能谱仪表征沉淀物的形态、结构和组成。
根据 GB/T 228.1-2010 和 GB/T 231.1-2009,在 5585H 型拉伸试验机和 Instron CLB3 布氏硬度计上进行室温拉伸试验和布氏标度。 拉伸试样为直径为 φ8 mm 的圆棒,测试结果为 600 数据的平均值。 根据ASTM G50-28的方法A,制备2015 mL质量分数为 120% 的沸腾硫酸铁 (III) 硫酸盐,并将不同温度下溶液处理后的样品分别称量,浸入沸腾溶液中,保持 XNUMX 小时,洗涤。 干燥、称重并计算腐蚀速率。

2. 测试结果和讨论

2.1 固溶体温度对微观结构的影响

从图 1 中,我们可以看到 Incoloy 825 合金具有单一的奥氏体结构。 9801015105011001200°C溶液处理后的粒度水平分别为9.5、9.5、9.0、3.5和1.5。 这表明当固溶体温度在 980°C 和 1050°C 之间时,粒径的变化不大。 当固溶体温度为 1100°C 时,奥氏体晶粒迅速生长,当固溶体温度为 1200°C 时,奥氏体晶粒继续生长。 这是因为随着固溶体温度的升高,位错密度降低,晶界移动速度增加,晶粒的生长速率也增加。


图 1 Incoloy 825 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熔化后的显微组织

2.2 固溶温度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图 2 (a) 显示合金的布氏硬度与平均晶粒尺寸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 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布氏硬度降低。 在 980~1050°C 范围内,硬度值的下降相对较小。 当固溶体温度超过 1050°C 时,布氏硬度急剧下降,这与平均晶粒尺寸和显微组织的变化一致。 从图 2(b) 中可以看出,随着固溶体温度的升高,断裂后的伸长率逐渐增大,抗拉强度的趋势与晶粒尺寸和布氏硬度的变化基本一致。 这表明合金的硬度、强度和塑性与合金的晶粒尺寸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当固溶体温度超过 1050°C 时,奥氏体晶粒迅速生长,晶界急剧减小,晶粒间结合力减弱,抗拉强度急剧下降。 但是,此时由于固体熔融温度高,颗粒中的位错小,内应力小,反映塑性的断裂伸长率迅速增加。


图2 Incoloy 825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固溶后的力学性能和平均粒径

2.3 固溶体温度对耐腐蚀性的影响

从图 3(a) 中可以看出,当固溶体温度在 980~1200°C 范围内时,合金的腐蚀速率和析出相含量(面积速率)往往先增加,然后随着增加而降低。 两者之间的变化模式基本相同。 从图 3(b)和 (c) 中可以看出,当固溶温度在 980 ~ 1015 °C 范围内时,微观组织中出现大量晶界析出物,合金的晶粒尺寸基本恒定。 一样。 这表明析出物对晶界的固定作用抑制了晶粒生长,在此温度范围内大量析出物的出现导致晶间腐蚀速率增加。 当固溶体温度上升到 1050°C 时,颗粒会略微增长,如图 3(d) 所示。 这主要是由于晶界沉淀物的溶解,减少了沉淀物的数量并削弱了晶界处的固定效应。 当固溶体温度达到 1100°C 时,晶粒尺寸显著增加,如图 3(e) 所示。 晶界处无明显析出物,相应的晶间腐蚀速率也降低。 如图 1200F 所示,当固溶体温度为 3°C 时,晶界析出物与固溶体温度为 1100°C 时基本相同,粒径较大,但无显著变化。 晶间腐蚀速率。 这表明粒度对晶间腐蚀速率没有显着影响。


图3 Incoloy 825合金在不同温度下溶出相含量、晶间腐蚀速率和二次电子图

2.4 沉淀相的精细形态

从图 4 中可以看出,实验合金在 980°C 下固溶处理后的析出物主要是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 M23C6 碳化物,而 M 主要由铬和钼元素以及富铬金属间化合物组成。 、镍、铁、钼等。 这两种沉淀物都富含铬,并且沉淀物沿晶界分布。 由于铬向晶界的扩散速率低于聚集到颗粒中的速率,因此在晶界周围形成缺铬区,容易腐蚀。 这很好地解释了图 3(a) 中的现象,其中沉淀相随着晶间腐蚀速率的增加而增加。


图 4 在 XNUMX °C 下固溶处理后 825 种 Incoloy 980 合金沉淀物的 TEM 明场图像和元素表面分布

3. 总结

  • (1) 随着固溶体温度的升高,Incoloy 825 合金的晶粒尺寸趋于增大。 当温度在 980°C 和 1050°C 之间时,晶粒尺寸的增加并不明显。 当温度超过 1050°C 时,晶粒尺寸以更快的速度增加。 Incoloy 825 合金的硬度和抗拉强度逐渐降低,但伸长率不断提高。

  • (2)固溶处理后的Incoloy 825合金晶界析出物主要由铬、钼含量较大的碳化物和铬、镍、铁、钼的金属间化合物组成。

  • (3)随着固溶体温度的升高,Incoloy 825合金中晶界析出物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晶间腐蚀速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当固溶体温度为 1015°C 时,晶界析出相最多,腐蚀速率最高。



  • 13918129114
    24小时服务热线
  • chinasonhoo@163.com
    企业邮箱
  • 上海市奉贤区奉浦大道111号
    商虎地址
Copyrights©2022 上海商虎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20230343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