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Zn36黄铜带材是一种典型的二元铜锌合金(普通黄铜),其名义成分为铜(Cu)含量约64%,锌(Zn)含量约36%。根据国际通用命名规则,"CuZn36"中的数字代表锌的质量百分比,因此该合金属于铜锌合金中锌含量中等偏高的类型。黄铜因其优异的加工性能、耐腐蚀性和导电导热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而CuZn36带材凭借其平衡的性能参数,成为电子、五金、建筑等行业的常用材料。
主要成分:铜(63.5-65.5%)、锌(余量),允许含微量杂质如铅(≤0.1%)、铁(≤0.1%)等。
晶体结构:在室温下为α单相固溶体结构(锌在铜中的置换式固溶体),锌含量未超过36%时通常保持单一α相,具备良好的冷加工性能。当锌含量接近上限时,局部可能形成少量β相(CuZn化合物),需通过退火工艺调控组织均匀性。
物理特性
密度约8.5 g/cm³,导热系数约120 W/(m·K),导电率约为28% 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具有金黄色金属光泽,熔点范围895-905℃,线膨胀系数19.9×10⁻⁶/℃(20-300℃)。
力学性能
软态(退火态):抗拉强度≥290 MPa,延伸率≥40%,硬度HV80-120
硬态(冷轧态):抗拉强度可达500-700 MPa,延伸率5-15%,硬度HV150以上
具备优异的冷加工硬化效应,可通过轧制、冲压等工艺显著提升强度。
冷加工性:单相α结构赋予材料优异的冷轧、冲压、折弯能力,可加工成0.05mm以上厚度的超薄带材,适合精密冲压成型。
退火工艺:中间退火温度通常控制在500-650℃,可消除加工应力并恢复塑性。需注意锌的挥发问题,建议在保护气氛(如氮气)中进行。
焊接性:可采用钎焊、电阻焊,但气焊易引发锌挥发导致焊缝多孔,需配合专用焊剂。
在干燥大气和中性介质中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但在潮湿环境(尤其是含硫化物的工业大气)中易发生脱锌腐蚀。
对氨、酸性溶液(如盐酸、硫酸)耐蚀性差,需避免接触海水或酸性环境。
表面可进行镀镍、镀锡或钝化处理以提升防护能力。
电子电器:接线端子、连接器簧片、屏蔽罩等导电弹性元件,利用其导电性与加工成型性。
建筑装饰:门把手、灯具配件、装饰镶条,通过抛光或电镀实现高档外观。
五金制品:纽扣、拉链齿、精密齿轮等小型复杂零件,依赖其薄带冲压性能。
工业零件:散热片、垫片、波纹管等,发挥导热与耐疲劳特性。
环境限制:避免长期暴露于酸性环境或高温高湿含硫气氛,必要时需表面处理。
加工润滑:冷轧或冲压时需使用低残留润滑油,防止后续清洗困难。
存储要求:应保持干燥通风,防止潮湿环境导致氧化变色("铜绿"现象)。
主要参照国际标准EN 1652(铜及铜合金板、带、箔材)、GB/T 2059(中国铜及铜合金带材标准),对应牌号包括:
欧洲:CW505L(EN)
美国:C26800(ASTM)
中国:H68(旧牌号,对应新牌号T26800)
近年针对CuZn36的改性研究集中在两方面:
① 添加微量合金元素(如0.1-0.3%Sn或Al)提升抗脱锌腐蚀能力;
② 开发超细晶制备技术,通过剧烈塑性变形使晶粒细化至亚微米级,实现强度与塑性的同步提升。
本解析系统梳理了CuZn36黄铜带材的关键特性,其性能的平衡性使其在传统制造领域持续发挥重要作用,而新材料技术的融合将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