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Zn37黄铜方棒是一种以铜(Cu)和锌(Zn)为主要成分的方形截面合金棒材,其锌含量约为37%(质量分数),铜含量约63%,属于典型的α单相黄铜(普通黄铜)。因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加工性能和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建筑装饰及电子领域。
化学成分:
铜(Cu):62.0–65.0%
锌(Zn):余量(约35–37%)
微量杂质(如铅、铁等):≤0.5%(根据标准不同略有差异)
国际标准:
对应欧洲标准EN 12163 CW508L,美国标准ASTM B249中的C27400黄铜。
密度:约8.44 g/cm³(介于纯铜与锌之间)。
熔点:液相线约905°C,固相线约899°C。
导电/导热性:导电率为纯铜的28%左右,导热性良好。
颜色:典型黄铜金色光泽,抛光后表面光亮。
抗拉强度:退火态约340–400 MPa,冷加工态可达600 MPa以上。
延伸率:退火态≥40%,冷加工态约10–20%。
硬度:退火态维氏硬度(HV)约100–130,冷加工态可提升至150–180。
加工性能:优异的冷/热加工性,适合冲压、切削、焊接(需控制锌挥发)。
热加工:适合热轧、热挤压,加工温度范围为650–750°C。
冷加工:可通过冷拔、冷轧提升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但需注意加工硬化问题。
热处理:退火工艺(400–600°C)可消除内应力,恢复塑性。
电子电气:
导电端子、接插件(利用其导电性与耐氧化性)。
建筑五金:
门把手、锁具、装饰条(耐腐蚀、易加工且美观)。
机械制造:
齿轮、轴套、垫片(耐磨、低摩擦系数)。
工艺品:
雕刻件、装饰品(金色光泽与易抛光特性)。
耐腐蚀性:
在干燥大气和中性介质中耐蚀性良好,但在潮湿含氯环境(如海水)中易发生脱锌腐蚀。
防护措施:
表面镀层(如镀镍、镀铬)或选择含砷(As)的改良黄铜(如CuZn37Pb)。
应力腐蚀开裂(SCC):
高应力状态下接触氨、硫化物等介质时需谨慎。
CuZn37黄铜方棒凭借其均衡的强度、塑性及加工适应性,成为工业与民用领域的通用型材料。其局限性主要集中于高腐蚀性环境下的耐久性问题,需通过合金优化或表面处理弥补。未来,随着环保需求提升,无铅化CuZn37的研发与应用将进一步拓展其市场空间。
注:具体性能参数可能因生产工艺、杂质含量及热处理状态而略有差异,实际应用中需参考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技术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