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710铅黄铜板是一种含铅的铜锌合金板材,属于易切削黄铜的典型代表。其命名遵循日本工业标准(JIS H3250),其中“C3710”为材料代号,对应美国ASTM标准中的C37100或类似牌号。铅黄铜通过在铜锌合金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铅元素,显著改善了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和耐磨性,使其成为精密机械零件、五金配件等领域的理想选择。
C3710铅黄铜的主要成分为:
铜(Cu):60.0%~63.0%,构成合金基体,提供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腐蚀性。
锌(Zn):余量,与铜形成固溶体,调节材料强度和塑性。
铅(Pb):1.3%~2.5%,以游离态分布于晶界,降低切削阻力,提升表面光洁度。
杂质元素:铁(Fe)、镍(Ni)等总量通常低于0.5%,避免影响材料性能。
密度:约8.5 g/cm³(因铅含量较高,密度略高于普通黄铜)。
熔点:885~900℃(取决于具体成分)。
导电性:约为纯铜的28%,适合低电流导电场景。
导热性:110~130 W/(m·K),具备良好的散热能力。
热膨胀系数:20.5×10⁻⁶/℃(20~300℃)。
抗拉强度:退火态约340~450 MPa,冷加工态可达550 MPa以上。
延伸率:退火态≥25%,冷轧后降至10%~15%。
硬度:HBW(布氏硬度)退火态约75~100,冷轧态可达150~180。
切削性:铅的润滑作用使其切削性能评级为A级(最优等级),适用于高速自动车床加工。
易切削性:铅颗粒在加工过程中形成断屑槽,减少刀具磨损。
耐磨减摩:铅相的存在降低摩擦系数,延长零件使用寿命。
耐腐蚀性:对淡水、大气环境有较好耐蚀性,但酸性或高盐环境中需表面处理。
冷加工性:可通过冷轧、冲压等工艺成型,但铅含量较高时热加工性能受限。
精密零件:钟表齿轮、锁具芯轴、电器接插件等。
阀门部件:水龙头阀芯、卫浴配件(需符合低铅析出标准)。
五金行业:螺钉、螺母、垫片等批量生产的标准件。
装饰领域:经抛光或电镀后用于建筑装饰条、铭牌等。
冷加工:推荐采用20%~50%的变形量,退火温度控制在400~500℃。
焊接性:铅的挥发易导致气孔,通常不推荐熔焊,可采用钎焊或胶接。
表面处理:支持电镀(镍、铬)、化学镀、钝化等工艺,需预先脱脂去铅。
铅管控:需符合欧盟RoHS 2.0(铅含量豁免限值4.0%)、美国Safe Drinking Water Act等法规。
加工防护:切削粉尘需专用收集装置,避免铅蒸气吸入风险。
回收利用:可通过火法冶金分离铅与铜锌,回收率可达95%以上。
相较于无铅黄铜(如C2680),C3710牺牲部分耐蚀性换取优异的切削性能;相比高铅黄铜(如C3604),其在强度与环保合规性间取得平衡,是通用性最强的铅黄铜牌号。
随着环保法规趋严,C3710正逐步被铋系环保黄铜(如C6941)部分替代,但在高精度、低成本需求领域仍保持重要地位。目前全球年消费量约50万吨,主要应用于亚洲和北美制造业。
本解析系统梳理了C3710铅黄铜板的关键技术参数与应用特性,为材料选型、工艺设计提供科学参考。实际使用中需结合具体工况验证材料性能,并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