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H1035是一种镍基粉末高温合金,属于第二代粉末冶金高温合金系列。其设计目标是通过粉末冶金工艺优化合金成分与微观组织,实现高温环境下的高强度、抗蠕变及抗疲劳性能,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盘、航天发动机转子等关键热端部件。
室温力学性能
拉伸强度:典型值≥1250 MPa,屈服强度≥980 MPa,表明材料在常温下具备优异的承载能力。
延伸率:≥12%,断面收缩率≥15%,显示其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避免脆性断裂风险。
高温力学性能(650~750℃)
高温拉伸强度:在750℃下仍可保持≥800 MPa的强度,满足高温部件对热稳定性的严苛要求。
蠕变性能:在750℃/600 MPa条件下,稳态蠕变速率低于1×10⁻⁸ s⁻¹,断裂寿命超过200小时,显著优于传统铸造高温合金。
持久强度:750℃/500 MPa条件下的断裂时间≥100小时,凸显其在长期高温载荷下的可靠性。
疲劳性能
高周疲劳极限:在750℃、应力幅值450 MPa时,循环次数可达10⁷次以上,抗疲劳性能突出。
低周疲劳寿命:应变幅0.6%条件下,循环次数≥5000次,适用于发动机启停频繁的工况。
断裂韧性
KIC值:室温下≥90 MPa·m¹/²,高温下(750℃)≥70 MPa·m¹/²,表明其具备优异的抗裂纹扩展能力。
粉末冶金工艺优势
通过氩气雾化制粉+热等静压(HIP)成形工艺,获得细小均匀的γ'强化相(尺寸50~200 nm)和超低氧含量(≤50 ppm),消除宏观偏析,提升材料均质性。
热处理制度
采用分级固溶(1150℃+1180℃双段保温)和时效处理(850℃×8h),调控γ'相尺寸分布(主相300 nm,次相50 nm),实现强度与塑性的平衡。
合金元素协同作用
Co/Cr/W:固溶强化基体,提升高温稳定性;
Al/Ti/Ta:形成γ'-Ni₃(Al,Ti,Ta)纳米强化相;
Hf/B:晶界偏聚,抑制高温晶界滑移。
FGH1035圆棒经锻造加工后,广泛用于制造新一代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涡轮盘,其服役温度可达750℃,较第一代粉末合金(如FGH95)提升约50℃。在民用领域,亦用于燃气轮机叶片、核反应堆高温紧固件等场景。
当前研究聚焦于三点:
激光增材制造工艺适配性,探索复杂构件的直接成形;
长期热暴露下γ'相粗化动力学模型的优化;
多轴疲劳-蠕变交互作用下的寿命预测方法。
以上内容系统阐述了FGH1035圆棒的核心性能特点及其科学基础,可为高温合金选型及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